<acronym id="rl1tu"><strong id="rl1tu"></strong></acronym>
    <track id="rl1tu"></track>

  1. <acronym id="rl1tu"></acronym>
    <pre id="rl1tu"></pre>

    【中國青年報】托舉“力箭一號”的青春團隊

    發布時間:2023-01-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張渺【字號:

      如果把火箭比喻成人,那么發動機是它的心臟,結構是它的筋骨,而航電系統就是它的大腦和神經,負責在運載火箭飛行過程中控制其穩定飛行并采集傳輸飛行數據。

      關于什么是“航電”,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信息電子技術部主任、“力箭一號”運載火箭航電系統副總師朱永泉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作出了如上解釋。

      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力學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制的“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次發射采用了“一箭六星”的方式,將6顆衛星成功送入了預定軌道。

      “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由中國科學院“十四五”重大項目支持,是中國科學院在空天科技領域的又一次創新性嘗試。鮮為人知的是,“力箭一號”研制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就是這群年輕人,用3年時間研制出我國迄今最大固體運載火箭。

      朱永泉先后參與過多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研制及發射工作,這一次,他負責主持“力箭一號”航電系統總體研制。

      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國內的商業運載火箭運載能力都很低,“大概一兩百公斤,最多可能也沒超過三百公斤”。這導致了商業火箭在經濟上性價比并不高。一顆衛星的研發成本有時候甚至還抵不上一次發射服務價格的十分之一,對商業衛星公司來說,這樣的成本往往是無法承擔的。

      “‘力箭一號’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5噸,一箭六星,能把整個火箭的成本攤薄,這樣的話,就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特別是對于衛星公司來說?!敝煊廊岬?,相較于常規的每公斤兩萬美元的綜合發射成本,“力箭一號”可以低至每公斤1萬美元。

      事實上,“力箭一號”的成功,標志著我國進出太空的能力再上一個臺階。研制團隊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走向這一成功,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了4項國內首創的系統解決方案,采用了5項國內首次使用的關鍵技術,包括最新的測量和控制融合設計。

      作為全程參與這個項目的航天青年科學家,朱永泉目睹了這些研究人員的付出,當然,他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力學所組建了多學科跨部門的科研攻關團隊,“力箭一號”的研發隊伍,就是在這3年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在朱永泉的記憶中,航電系統研制團隊最初只有兩三個人,隨著研發工作不斷進行,團隊成員逐漸擴充到現在的20多人。而在這20多名骨干成員中,45歲以下的研究者占到90%。

      他們面臨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的,前前后后加起來,甚至有200多個。

      “整個隊伍也鍛煉起來了?!敝煊廊锌卣f,“我們用這么短的時間把火箭研制出來,2022年7月首飛成功,這里其實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但大家一直保持著思維活躍、精神警醒的狀態?!?/p>

      一次,團隊在綜合試驗里穿插進行了系統的發火試驗,讓朱永泉印象深刻。試驗的時候,有幾路火工品沒能點爆。他們只得立刻開始排查,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團隊驗證了好幾次,始終沒能找到哪里有異常。

      他們不得不把安全控制組合設備從系統里取了出來,繼續反復驗證,就這樣用了一個月;后來甚至把這臺設備送回了遠在上海的廠家進行檢測,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月。直到一天晚上,朱永泉接到廠家的電話,設計人員推測,似乎是一個轉接盒產生了干擾的緣故。

      一條延長的線路造成的干擾,甚至會導致整個控制組合程序發生錯亂,前前后后讓研發者折騰了三四個月。這就是這些青年研究者們,不得不面對的日常。

      他們經常忙碌到深夜,有時候,大家會在休息時間,用電磁爐一起煮餃子、煮火鍋吃。這些偶爾的輕松時刻,成了隊員們釋放情緒的方式。

      “力箭一號”的研制,從總體方案,到工程研制,包括供應鏈管理等多個維度,都有大量的創新。

      朱永泉告訴記者,團隊甚至在最開始進行整個系統設計的時候,就在研制模式上開始了創新。針對傳統運載火箭設計模式中存在的分工固化的缺陷,“力箭一號”將傳統的控制系統和測量系統深度融合,取消了分系統級,統一叫作航電系統。

      這種模式一方面壓縮了系統設計余量,另一方面簡化了系統間的接口和箭上電纜網的規模。正是通過這種設計方式,“力箭一號”整體的經濟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朱永泉覺得,如今創新無處不在,但是模式和觀念的創新,“有時候比具體的、技術上的創新,更重要一些”。

      “力箭一號”擁有的“首次”可不止這一個,還包括了國內第一個測控融合新型架構航電系統、數據驅動地面測發控軟件、大分離力無污染分離能源、固液融合低成本結構設計等。

      這個團隊還會繼續向前走,繼續尋求新的突破。

     ?。ㄔd于《中國青年報》 2022-01-03 01版)

    (責任編輯:侯茜)

    關閉頁面

    台湾三A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acronym id="rl1tu"><strong id="rl1tu"></strong></acronym>
      <track id="rl1tu"></track>

    1. <acronym id="rl1tu"></acronym>
      <pre id="rl1tu"></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