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電子計算機領域還是一片空白,但很多具有前瞻性視野的科技工作者卻早就意識到計算機對于科研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一大批義無反顧歸國報效的愛國科學家們,中國科學院院士夏培肅便是其中之一。
1956年初,黨中央發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口號。為了響應號召,夏培肅等人根據此前數年的研究經驗,針對我國電子計算機未來的發展道路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將相關內容匯集成冊,由此形成了《發展計算機研究的意見書》,對我國計算機事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學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從大學開始,夏培肅一直從事電路相關領域研究,其間只是粗略的看過一些計算機書籍,并未直接參與過相關工作,但她知道這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學科。
1952年,夏培肅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當時,時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的華羅庚認為中國絕不能失去研究計算機的大好機會,因此開始物色一些電子學方面的人才到數學所去研制電子數字計算機。得知消息的夏培肅、閔乃大、王傳英三人欣喜萬分,當即決定毛遂自薦。
“一個人在一生中,常常會有一些改變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對于我來說,這個重要的轉折點出現在1952年秋天的一個晚上,當我第一次謁見華羅庚教授時?!蹦谴握勗捄?,夏培肅的學術生涯便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此后她的命運和中國的計算機事業便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同年年底,夏培肅、閔乃大、王傳英三人組成了中國最早從事計算機研究的科研小組。當時計算機研究條件還不成熟,學科基礎差、人員缺乏、資料和器材短缺,相關的學術文獻也少之又少,甚至連找一本能系統介紹電子計算機原理的書都十分困難。
雖然開展研究舉步維艱,但夏培肅等人還是迫不及待地努力推進著相關工作。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一方面從圖書館的英文期刊中查找計算機方面的文章,另一方面托國外的同學幫助搜集相關資料。除了研讀分析搜羅來的計算機資料外,他們還嘗試著進行一些基本電路試驗,并初步擬定了研發技術線路。
奠定計算機人才基礎
為了破解相關人才嚴重匱乏的窘境,讓更多人了解電子計算機。夏培肅在廣泛閱讀文獻資料并進行相關實踐研究的同時,于1955年開始著手編寫《計算機原理講義》。當時,計算機專業的一些基本術語和名詞都是英文。她在編寫時反復推敲,將英文專業術語意譯為中文,這些名詞一直沿用至今,如“位”“存儲器”等。除此之外,她還創辦了中國計算機界的第一個計算機原理講習班,并親自擔任主講。
《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制定后,研制中國自己的計算機便提上了日程。在針對如何開展中國電子計算機研制工作的討論中,大家一致的意見是:由于當時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已有10年,為了盡快趕上進度,應該先從仿制開始,等有了一定基礎再自主創新。確定目標后,1956年底,夏培肅參加了計算機技術赴蘇考察團,重點參觀了蘇聯科學院精密機械與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中心和莫斯科CAM計算機工廠,對蘇聯計算機相關技術的科研、教學、工業及應用情況有了全面的認識。
由于夏培肅此前就曾開辦過講習班,并且還具備長期的計算機研究實踐經驗,因此組織決定把搭建計算機人才梯隊這一繁瑣而又艱巨的工作交付給她。早已認識到人才培養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夏培肅,當即暫緩了手中的研制工作,毅然肩負起新生力量的培養工作,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107計算機創造世界紀錄
1959年,計算機教研組改名為107計算機研究組,由夏培肅負責開始研制107計算機。
夏培肅對過去的計算機進行了修改,將示波管存儲器改為磁心存儲器,針對電子管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巧妙地設計了一個穩定器,大大增加了機器運行的穩定性,并且使107計算機具備了當時世界同類產品所不具備的隨時開關功能。此外,她又設計了四則運算的算法、中央處理器的全部邏輯圖紙、插件在底板上的布局、底板接線圖、控制臺面板等。
1960年,夏培肅完成了107計算機的總體功能設計、邏輯設計、工程設計、部分電路設計以及調試方案設計,并親自參與電路測試和部件、整機調試。同年4月,107計算機終于迎來了“面試”,這次測試它竟然連續無差錯地工作了20多個小時,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這一時間比已經發展了近十年的美國EDVAC計算機還長兩倍多。
107計算機研制成功的意義,不僅僅因為它是我國第一臺自主研制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中國的計算機完成了從模仿到自主設計的跨越,并且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此后,從107計算機所使用的電子管電路到晶體管,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初的集成電路,夏培肅一直專注于持續推進研制更強大、更精密的計算機。她研制的高速陣列處理機150-AP,運算速度達到了1400萬次/秒,在國際上引起關注,并成功運用于我國石油勘探。
(原載于《科技日報》 2023-02-10 第08版 文化)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