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張濤領銜,多位院士、專家共同撰寫的《碳中和:邏輯體系與技術需求》一書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入選了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時間緊、壓力大、任務重。在此背景下,如何繪制具有較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碳中和”路線圖,以利于我國在展現大國擔當的同時順利實現產業體系的綠色低碳化轉型,是政策制定背后的重大科學問題。
為此,中國科學院于2021年設立了“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重大咨詢項目,組織百余位院士專家,圍繞“我國實現碳中和需要研發什么樣的技術體系”這一主題,從固碳、能源、政策三個方面開展前瞻性研究,力求描繪出我國碳中和的框架路線圖。項目對“為什么要實現碳中和”“怎樣實現碳中和”等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尤其是較為全面地列出了實現碳中和需要研發的技術需求清單,在國內外尚屬首例。項目專家們在項目成果的基礎上,補充必要的材料,最終形成了這本碳中和研究的權威著作。
《碳中和:邏輯體系與技術需求》一書從實現碳中和的基本邏輯入手,追本溯源,系統闡述了碳中和的問題由來及相關概念,然后以技術需求清單的方式,從技術內涵、現狀及發展趨勢和需解決的關鍵科技問題等方面,立體化地展現了發電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前沿技術、能源消費端的低碳技術、固碳端的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技術以及碳排放與碳固定核查評估技術。此外,書中還簡要介紹了世界主要國家設立的碳中和目標及技術、行政、財稅、法規等措施,提出了對我國構建碳中和政策體系的啟示。
《碳中和:邏輯體系與技術需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