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選址與日冕觀測組在大振幅暗條振蕩研究中獲得新的觀測結果。相關研究成果以Stereoscopic Observation of Simultaneou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scillations in a Single Filament Driven by Two-Sided-Loop Jet為題,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NRAS)上。
暗條由懸浮在太陽大氣中冷等離子體物質構成,表現為暗的吸收結構,其磁場信息對剖析暗條的形成、穩定和爆發具有重要作用。借助雙向噴流在暗條-冕腔的磁繩結構中的運動,科研人員初步探索了噴流和暗條相互作用。延續之前的研究,研究人員將目光轉移到雙向噴流觸發的大振幅暗條振蕩上,并借助美國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美國日地關系天文臺(STEREO)和全球太陽振蕩監測網(GONG)的聯合觀測,分析了這個大振幅振蕩的性質。
暗條大振幅振蕩在20世紀以“扎眼暗條”的形式為人所知。當暗條遭受擾動,受到磁張力的作用,暗條物質在觀測設備視線方向來回運動。這個運動在Ha波段觀測中表現為暗條形態在線心和線翼交替出現??茖W家稱之為“扎眼暗條”。進入新世紀,隨著觀測設備和理論模擬的進展,沿著暗條軸向運動的縱向大振幅振蕩引起學界關注。大振幅暗條縱向振蕩的理論模型認為,儲存在暗條磁凹陷中的暗條物質在受到沿著軸向的擾動后,會在以重力為主導回復力的作用下做衰減的簡諧運動。
科研人員研究了2011年11月29日的一個寧靜暗條的振蕩現象。產生于暗條南部足點的雙向噴流首先向北沿著構成冕腔的磁力線運動,隨后推動部分暗條物質抬升并落回后開始在冕腔底部(磁凹陷)縱向振蕩。同時暗條的北部分也開始橫向振蕩??v向(橫向)振蕩的振幅和周期分別為12.96(2.99)兆米和1.18(0.33)小時。借助珥震學方法,可以得到磁凹陷底部的曲率半徑約為151兆米,這與科研人員創新性地利用三維重構對直接“看見”的磁凹陷進行三維重構的結果(166兆米)符合得很好。暗條南北部分的磁場強度得到診斷,分別為23高斯和21高斯,并診斷了噴流能量的下限值。研究顯示,新形成的噴流可以觸發單個暗條的同時縱向橫向振蕩,也可成為診斷暗條信息(如磁結構、磁場強度和磁紐纏等)的珥震學工具。
該工作延續了課題組對于暗條振蕩和雙向噴流的研究工作,并將兩者結合到一起,首次立體觀測了一個暗條的同時縱向和橫向振蕩,豐富了暗條振蕩研究的觀測成果,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云南省太陽物理與空間目標監測重點實驗室等的支持。
圖1.SDO、STEREO和GONG對目標暗條的聯合觀測,圖中用標記表示出所研究的雙向噴流的運動。
圖2.采用GONG的全日面Ha圖像來分析目標暗條的縱向振蕩行為,精確判斷真實地振蕩方向(忽略投影效應)。
圖3.利用三維重構,得到被噴流物質推開而直接“看見”的磁凹陷底部的曲率半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